摘要: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人民的生產、生活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此次疫情的出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顛覆,但同時又促進了中國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中心工作,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xiàn)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的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大數(shù)據(jù)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適應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情的影響下與此同時大量的線上教育軟件應運而生,也有大量的軟件加快了技術改進和更新的步伐,更好的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本文就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中的優(yōu)勢、不足和思考做如下闡述。關鍵詞:教育信息化線上教學信息技術思考由于新冠肺炎傳染性強,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在全國各級教育部門“停課不停教”的號召下,學生都居家實行了線上學習,基于多個平臺的各種形式的線上教學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一、教育信息化的優(yōu)勢
1.線上資源豐富多樣
疫情期間,中國教育電視臺、學習強國、兵團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大量學習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居家防疫知識、健康生活、規(guī)律學習、科學鍛煉指導等強有力的優(yōu)質資源支持,使得線上教學的內容豐富而多樣。在開展線上教學期間,筆者所在的學校,上午學生跟隨兵團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的專家老師學習,下午由所在學校的教師針對上午的課程通過希沃或釘釘進行歸納梳理并答惑解疑,發(fā)布作業(yè),用以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有一部分教師通過希沃中的知識膠囊提前做好錄播課,不論是直播還是錄播它們彌補
了線下教學的不足,學生有疑惑的部分可以回看,幫助理解、釋疑;線上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只需在有網絡的情況下,即可達到教學要求,所以更加便捷。教育信息化使知識的傳播突破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最重要的是線上教學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學情,從眾多的教育資源中篩選出優(yōu)質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為教育教學服務,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臺。比如,在疫情期間學習物理、化學這些學科時,教育信息化的優(yōu)勢就尤為突出,因為居家期間大多數(shù)實驗無法在家中完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并下載畫面清晰、講解清楚的視頻資源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2.提升了師生的教育信息化應用技能為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2014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能力標準》根據(jù)我國中小學校信息技術實際條件的不同、師生信息技術應用情境的差異,對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yè)發(fā)展中應用信息技術提出了基本要求和發(fā)展性要求。它包括兩個方面①應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能力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啟發(fā)、示范、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應具備的能力;②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為發(fā)展性要求,主要針對教師在學生具備網絡學習環(huán)境或相應設備的條件下,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所應具有的能力。疫情下的線上教學也是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一次檢驗和提高。
在疫情下開展線上教學,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從要我學轉變成了我要學,教師為了順利開展線上教學,不得不通過網絡自學、同事間互學取經,提高對常用教學軟件的熟練應用能力,如微課的錄制、在線課堂直播、視頻會議、視頻剪輯、在線連麥答疑、作業(yè)的發(fā)布與批改等。對學生而言也要學習新的技術,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所以更容易掌握。比如要學會問卷星的填寫、發(fā)定位、通行大數(shù)據(jù)和健康通行碼的拼圖、下載學習軟件看直播或回放課程或將課程投屏到電視上、在線提問、提交作業(yè)等等都需要學習。因此,線上教學的開展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技能、提升教學水平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同時學生的信息化應用技能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3.疫情下雙師課堂應運而生“雙師課堂”就是一個課堂課兩位老師:一個老師在線上,一個老師在線下,雙師課堂是線上和線下教育的結合。雙師課堂在教育培訓機構中被廣泛認可,成為當下將線下與線上教學有效結合的最佳方式。由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季開學時,由于筆者是從外地返回,按照國家的防控要求必須隔離,據(jù)了解本地區(qū)有大量的老師在隔離,況且在筆者所任教的學?;瘜W教師只有筆者一人,在這種老師緊缺的狀況下,筆者和另一位老師開展了雙師同堂課。筆者作為主講教師在線上“傳道授業(yè)”;另一位老師在線下的課堂維持紀律并協(xié)助線上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并協(xié)助批改作業(yè),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通過微信平臺用語音留言方式進行交流和改進,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解決了教師緊缺的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線上教學教育信息化的不足
1.網絡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線上教學對網絡的穩(wěn)定性和教學設備的配置要求較高,并且各種線上教學平臺要有較好的兼容性。筆者所處的環(huán)境是偏遠的農牧地區(qū),有一部分學生在寒暑假隨父母住在牧場,這種情況下網絡受到地理位置以及天氣條件的影響,無法正常進行線上學習;還有一部分學生受到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家里沒有網絡或使用的手機不是智能機也無法進行線上學習。線上教學對偏遠落后地區(qū)的局限性較大。
2.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管控
疫情過后,自律的學生一定是今年的贏家!這句話是我們在上半年聽到的最多的話,也是老師和家長給孩子們說的最多的話。在上網課期間,學生之間的差距會拉的更大,原因是線上學習老師更多的是知識的傳播者,對課堂的教育和管理功能是相對弱化的。這對于缺乏自覺和自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再加上家長由于自己的工作無法監(jiān)管或家長直接讓孩子放任自流,學生間的差距只會更大。筆者在上網課期間是利用釘釘授課的,起初上課期間學生會點贊,當我發(fā)現(xiàn)后立即禁止了,這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線上學習時間太長學生的注
意力會分散,于是每節(jié)課控制在30分鐘內;當直播結束后,釘釘系統(tǒng)會出現(xiàn)一個excle表格的直播統(tǒng)計,表格會統(tǒng)計直播時長和觀看人數(shù)等,通過觀察表格中的姓名、學習時長以及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一眼就能看出那些是自律的有目標的孩子,那些是放縱自己沒有明確目標的孩子。上課期間自我約束力差的學生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出現(xiàn)學生離開課堂、打游戲等現(xiàn)象,線上提交作業(yè)更是給學生抄襲作業(yè)帶來了更便捷的條件,學生通過同學間傳答案或通過搜題軟件敷衍完成作業(yè),諸多的因素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兩極分化更嚴重,無法保證教學效果。
3.課堂氛圍不足
傳統(tǒng)課堂中師生面對面交流,老師講得聲情并茂,能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線上教學教師無法直接看到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況;更無法開展大面積的線上問答或者小組討論,尤其對于物理、化學課中涉及到的實驗無法讓學生在現(xiàn)場觀察或親自動手操作,減弱了實驗帶給學生的直觀和快樂;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遠沒有現(xiàn)場教學效果好,致使教師無法很好的根據(jù)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調整授課步伐。這樣一來,學生的思想很容易開小差,這樣的課堂缺少生機,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
三、對線上教學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1.教師對教育信息化認識不深刻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只是利用課件作為輔助教學,認為這樣就是在利用信息化教學,但疫情下這種膚淺的教學模式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疫情下的“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號召迫使老師們不得不倉促上陣。這時年輕教師能很快掌握線上教學的一些軟件的使用;對于大部分中老年教師而言,他們對電腦、手機的使用不是很嫻熟,對上級的工作要求的確是力不從心。因此,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實質進行重新認識,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內涵,并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探索。比如:我們在線下課在周末或假期對成績不理想的部分學生進行線上單獨輔導,也可以對優(yōu)秀學生進行拔高授課等等。要有利用一切信息技術補充教學的意識。
2.教學資源的使用不統(tǒng)一
由于網上的線上教學資源琳瑯滿目,也沒有明確的官方推薦,導致這些教學資源千差萬別,甚至有不少垃圾廣告與不良信息侵害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這就迫切需要老師、家長的正面引導。
3.參與線上學習的學生數(shù)大打折扣
特別是在筆者所在的偏遠農牧地區(qū)的孩子,由于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不夠或學生學習成績較差或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又或學生自律能力較差等,導致這些學生無法參加或不愿參加線上學習,往往幾十個學生的班級參加學習的人數(shù)達不到50%o雖然教師三令五申的要求有條件的學生要參加線上學習,可是效果微乎其微。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要全社會去關心、監(jiān)督教育的發(fā)展,如果能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對這些困難學生進行及時紓困,那么這些學困生的學業(yè)也會有較大的進步。
總之,雖然線上教學并不完美,但它無疑是疫情下最好的選擇。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通過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教育信息化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給我國教育事業(yè)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此次疫情下的線上教學讓一線的老師清楚的意識到教育要與時俱進絕不是一句空話,要實實在在地學習,實實在在的付出,實實在在的思考,才能達到新時代教育教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