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跟技術的進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活和學習方式。“互聯網+教育”也為教育培訓行業(yè)提供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在此環(huán)境下,教培行業(yè)面臨著瞬息萬變的挑戰(zhàn),今天的優(yōu)勢有可能就被明天的趨勢所取代,表面上看起來越來越難做;但同時改變伴隨著機遇,互聯網為傳統(tǒng)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海量的學習大數據在教育變革的浪潮中也為教培行業(yè)帶來了無限可能。
在教育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大數據成為教學改進最為顯著的指標。通常,這些大數據主要是指考試成績。當然,也可以包括入學率、出勤率、輟學率、升學 率等。對于具體的課堂教學來說,數據應該是能說明教學效果的,比如學生識字的準確率、作業(yè)的正確率、多方面發(fā)展的表現率——積極參與課堂科學的舉手次數, 回答問題的次數、時長與正確率,師生互動的頻率與時長。進一步具體來說,例如每個學生回答一個問題所用的時間是多長,不同學生在同一問題上所用時長的區(qū)別 有多大,整體回答的正確率是多少,這些具體的數據經過專門的收集、分類、整理、統(tǒng)計、分析就成為大數據。
大數據的研究可以幫助教育研究者重新審視學生的需求,通過高新的技術以及細致的分析找到怎樣的課程、課堂、教師是能夠吸引學生的。
在大數據時代,教師的工作不再簡單的是知識傳授,而是將知識的輸出形式變得多樣化,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將統(tǒng)一形式、集體化的教學轉變?yōu)樾畔⒓夹g支持下的教學。也就是說在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前提下,將知識進行遷移、整合并進行傳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在線教育和大規(guī)模開放式網絡課程橫空出世,也使教育領域中的大數據獲得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專家指出,大數據將掀起新的教育革命,比如革新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與方法。
教育領域中的大數據分析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對學校、對社會、以及對國家來說都是好事。學生的作業(yè)和考試中有一系 列重要的信息往往被我們常規(guī)的研究所忽視。而通過分析大數據,我們就能發(fā)現這些重要信息,并利用它們?yōu)楦纳茖W生的成績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與此同時,它還能 改善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平時的出勤率、輟學率、升學率等。 當某個學生回答一個問題時,一些變量就需要一起分析了。例如,學生回答正確率低的問題就是好問題嗎?此外,時間也是重要的因素。比如,一個學生 在考試的第一部分耗時太多,是否意味著其接下來就會飛速、凌亂地答題。一道問題的答題順序、結果、具體情況,都給研究者提供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大量數據。運 用這些數據,研究者就能揭示學生的學習模式。研究者利用所有這些數據就能獲悉到底是什么因素 監(jiān)測學生是“如何”考試的能讓研究者有效定型學生的學習行為。大數據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超越傳統(tǒng),不能只追求正確的答案,學生是如何朝著正確答 案努力的過程也同樣重要。在一次考試中,學生個人和整體在每道題上花費了多少時間?最長的是多少?最短的是多少?平均又是多少?哪些此前已經出現過的問題 學生答對或答錯了?哪些問題的線索讓學生獲益了?通過監(jiān)測這些信息,形成大數據檔案,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理解學生為了掌握學習內容而進行學習的全過程,并有 助于向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模式。
為了改進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們需要知道他們回答一個問題用了多少時間,回答這個問題使用了哪些資源,哪些問 題被跳過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做了哪些研究工作,這個問題與其他已經回答了的問題之間存在什么關系。此外,老師對每個學生提供什么樣的建議才是最佳的?學 生寫作業(yè)和答題的信息能立即被自動地監(jiān)測到,老師還能在第一時間將這些信息 最終目標就是通過大數據進行學習分析能夠為每一位學生都創(chuàng)設一個量身定做的學習環(huán)境和個性化的課程,還能創(chuàng)建一個早期預警系統(tǒng)以便發(fā)現開除和輟學 等潛在的風險,為學生的多年學習提供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而非逐漸厭倦的學習計劃。因此,有識之士經預言未來的學習將是大數據驅動的新時代。我們應該積極迎接這 個新時代,通過大數據來分析學習,進一步改善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